
3月24日,我校全体教师参与了清华大学积极教育中心特聘专家、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心育委员会常务理事梁坚教授主讲的《诗意的方向,最好的自己–生活之术,乐活之道》心理健康讲座。活动以趣味互动为引、诗意哲思为核为教师们呈现了一场兼具深度与温度的心灵成长盛宴。

热身活动:雨落心弦,思维破冰
讲座伊始,梁坚教授以“大雨小雨”游戏点燃全场:教师们通过击掌模拟雨势变化(轻拍为细雨、重击为暴雨),在节奏交替中感受情绪流动;随后展开“教育版脑筋急转弯”互动–“如何让焦虑像漏气的皮球般消散?”“学生眼泪能否浇灌出勇气之花?”教师们妙语连珠,现场笑声不断。张老师感慨:”这场’心理热身操’让我们从紧绷的工作状态中抽离,真正敞开了心扉,
诗意启航:接纳残缺,播种愿景

(一)生活之术:在裂缝中寻找光
梁教授以绘本《失落的一角》切入,借“残缺圆环追寻完美”的寓言,揭示”示弱是强者的智慧”:当屏幕上展示圆环主动放弃”最后一角”选择歌唱时,教师纷纷记录下“接纳不完美”的感悟。随后,《每层楼的那些人》绘本中“暴躁的二楼会计““孤独的顶楼画家”等角色,引发关于”换位思考”的讨论。梁教授总结“生活七术“–接纳残缺、换位思考、学会示弱、平衡情绪、释放善意、有机生活、保持进取,并带领教师用黏土捏制“情绪容器”,将抽象理念转化为可触碰的心灵雕塑
(二)乐活之道:向美而生的三重境界
乐活之道“篇章中,梁教授以三句诗点睛
1、生如夏花:播放教师课前拍摄的校园夏花微距视频,引导思考”如何让教育生命绽放持续的热烈!
2、顺其自然:通过“水流沙画”动态演示,诠释“压力如流沙,握得愈紧流失愈快“的辩证哲学:
自我愿景:教师闭目联想“十年后的教育现场”,在轻音乐中想象”人生曼陀罗”,构建个性化成长图谱,
总结
教务处总结指出,本次活动以“师生共构、多模态渗透”的创新形式,实现了心理教育从理论到实践的深度转化。未来将持续推进“诗意教师成长计划”,从“自我疗愈“到“课堂应用”,形成可迁移的心理教育模式,让”生活之术”真正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永续动力。
